注册
 
公司新闻
业界动态
 
 
 
 
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战略
2022-01-10 09:14:12

 生态文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中央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视角,统筹性的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中引入碳达峰、碳中和指标,并预计分别于2030年和2060年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能够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和自然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促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

在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基于整体性的角度,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做出积极的转变。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而言,在策略、目标等方面,其自身任务同碳达峰、碳中和存在一定的协同及相关性,同样也存在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发展布局中,科学的纳入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将降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关键指标。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协同来实现增效,均衡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碳达峰、碳中和间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战略中碳达峰、碳中和的融入,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理念引入,而是要借助碳达峰、碳中和指标将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内,例如:制度和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污染防控等,以系统化调整和转变的方式,全面发挥不同行业及社会经济部门在减排节能、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确立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时,应清晰了解短期增长需求、掌握长期转型发展趋势,并协调二者的联系,避免出现过度化、形式化低碳减排的问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也对发展模式、经济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此必须要更新生态文明建设思维方式,并构建创新型的发展模式,更好的顺应绿色低碳的发展形势,获得更大的低碳竞争力。针对运动式减碳现象,当下首要的任务就是结合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结合实际状况,在不干扰经济稳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的前期下,研制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在明确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能够得出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并详细制定出在2030年到2060年的阶段化实施战略,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结合所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指标,也有助于细化各方面发展目标,包括:优化调整交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空气质量改善、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等,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整体目标更具可行性和指导性。

秉承协同创新、提质增效的原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战略中碳达峰、碳中和的融入,要求应科学协调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的联系,秉承协同创新、提质增效的原则,建立低碳能源体系,最大限度的削减排放总量,从而有效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安全问题。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够大大减少碳的排放量,能够进行重复利用,但面对较大的需求,也同样存在能源密度低的问题,需要占用较大的农耕及生态用地;而风电方面,需要将风机设置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山上,但是这些位置普遍位于生态脆弱地带,在施工过程中也减少林地面积;在终端消费领域中,氢能化、电能化能够达到低碳减排的效果,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然而对新型矿产资源呈现出较大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资源安全风险。所以碳中和并不要求单单是减少碳的排放,还要综合整体发展态势,要对地缘政治经济体系进行重塑。

我国要依托先进的智能技术,大力推动新产业的发展,包括储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确保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同时还要深化氰基化工、预制建筑、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终端能源的清洁化,使碳排放和摊销费的占比得到显著降低;在农业发展领域,也应加快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同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规划相衔接。此外,我国要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积极树立和构建生态农产品品牌,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总量,进而推动农业、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发展方面,为了加快产业布局,促进各行业结构的有效转变,也要以低碳为目标来持续升级高耗能行业,向拥有大量可再生资源的区域对能耗较大、占地范围广的一些产业进行转移,优化新能源生产布局。

科学评估减污降碳成效,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

当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保持在将近十亿吨二氧化碳/每年的水平上,这同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开展的六大生态环保工程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工程项目的固碳总量约占到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56%。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中融入碳达峰、碳中和,会导致森林经营管理同之前生态保护原则下的模式存在差异。以荒漠地区重视植被为例,该举措能够形成一定的生态效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样也能够形成新能源,所以需要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科学评估减污降碳成效,从而体现出碳达蜂、碳中和同环境污染防治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性。

当前需要科学建立减污降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不同领域相关措施的减污降碳成效进行评价,包括:建筑、工业以及农业等,实施多维度的评价,找到符合战略目标的优化实施方案。在实现资源可循利用方面,也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针对污水、污泥垃圾的处理,需要采用源头减量、开展低能耗处理、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碳补偿的方案;而在农林业生态发展方面,则应秉承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宜荒则荒和乔灌结合的理念,尽可能的修复生态环境,使农业耕地、草原以及森林等的储碳及固碳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大力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针对生态工程开展有效的能力建设、维护工作,减少过渡开采地下水、人为造成积碳等问题的发生。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为了达到党中央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更新和转变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形成新的系统化理念,重视能源节约问题,大力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按照所制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均衡社会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的关系,把握好整体规划和局部发展的关系。在实际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依靠制度优势来协同发挥市场、政府机构的协同力量,深化践行改革创新工作。同时我国还要强化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沟通,对国内外能源资源进行统筹分析,形成全新发展格局,为全球环境治理保护做贡献。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下,我国要促进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力度,提高多个利益方的参与积极性,实施碳排放强度控制制度、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可以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合理协调绿证交易、用能权交易以及碳市场等的发展,降低制度成本投入较大、效率较低等问题的发生几率,构建出碳达峰、碳中和下的高质量低碳标准,打造低碳循环标杆体系。

在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要调整好当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全新制度间的关系,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现有的生态文明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细化相关的内容,例如: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控制、能源的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双碳”目标和自然资源用途管理的整合等。

在我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必然的需求,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书记所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从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入手,持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并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能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推动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Copyright @ 2009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61081号-1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